2020-09-25 热度:6636,编辑:
自从创业风挂起来之后,只要是自己干点啥,都叫创业。
开餐厅自然也被戴上了这个帽子。
无论投资大小,只要冲进餐饮这个圈圈,都叫餐饮创业,简称餐创。
虽然这个名字很好听,那些不愿被打工束缚,希望单飞的人,也都乐于为自己贴上“创业者”标签。
但在我看来,做餐饮这事情,不能全部归为创业。
在开饭店这件事上,也分三种,即投资、创业、打工。
第一种,投资
第一种,叫做投资。
为啥这么说呢?
我给你举个例子,你就清楚了。
之前有几位咨询的老板,都是属于这种。
比如有一位之前是做建筑生意的,后来因为各种原因,退出了这个行当。
转型开始做餐饮,花了二百多万,开了一家火锅店。
店开起来之后,傻眼了,和当初想象的完全是两回事。店内各种杂事都得他处理。
想当年手下有项目经理,有施工员,有工长,哪受过这个麻烦。
自己是陪甲方打麻将的人啊。以前花钱都是几万几万的,现在看着这几十几百的,脑袋都大了。
这和当初加盟时候想的,完全是天上地下,当初说的可是甩手掌柜啊。
再比如,手里有点闲钱,寻思加盟个品牌,反正总部啥都支持,自己当甩手掌柜,到日子光来收钱就行了。结果呢?你懂的。
类似这样的情况,不少见。
而这样的老板,希望的是当甩手掌柜。
我出钱,你干事,什么前厅后厨,什么采购备料,什么活动策划,都别找我,我只管掏钱,分钱就好了。
这样的开店,虽然表面上来看,这叫做创业,但实际上他希望的是投资,投一个能够持续产出的项目,能赚钱就好了。
这样的做法,本质上是投资,不是创业。
第二种,创业
第二种,就是咱们所说的传统意义上的创业。
比如说,之前咨询过的小明。
毕业之后,在售楼部上班,赶上房地产热潮了,也小赚了一笔。
口袋揣着钱,心里就痒痒,总想干点啥。
然后他发现,工地周边连个像样的面馆都没有。
周边的工人都要坐公交去吃饭。
于是决定辞职,开了一家面馆,没想开起来之后,生意还挺好。
这种,就属于创业,他发现了周边工人吃饭不方便这个问题,自己又有相关的技术资源,手里也有钱。就这么开启了餐创之路。
小明这样的做法,最重要的核心点,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,为顾客解决了问题。
之前没有面馆,他来做了,为工人提供服务,解决他们吃饭不方便的问题。
发现了顾客的需求,想通过自己来满足顾客的这个需求,解决他们的问题。这样做法的本质,就叫做创业。
第三种,打工
第三种,就是打工。
这都自己开饭店了,咋还能说是打工呢?
举个例子,一个厨师,之前给别人打工,虽然工资也不算多低,但总觉得老板赚的更多,店里的核心是菜品啊,没有我你能开的这么好?
既然老板都能赚这么多,那我自己干,岂不是赚的更多?
于是辞职,拿出多年的积蓄,自己盘了个小店面开始干。
带着老婆,还有七大姑八大姨,全家齐上阵,自己亲自掌勺。
这样的情况,是不是很常见?
你注意,我并没有说他赚了还是赔了,这不重要。重要的是他的这个行为。
他从一家店出来,换到另一家店里,你发现没,他的职责没变,他的工作也没变,对他来说,每天要做的事情也没变,甚至还增加了不少,毕竟自己开店,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自己处理。
换句话来说,他只是换了个工作环境而已,这个过程,完全可以当做跳槽,本质上还是打工。
用投资的心态做打工的事情,难怪餐厅经营出问题
为啥要对这三种情况作出区分?
因为经营出现问题,很可能是目的和行为不匹配导致的。
如果你就是投资,那就做好投资人,把钱供足,提供相应的资源,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。万一项目失败,也要能接受最后的亏损。
就像那些直管模式的加盟,就是这么干的,不需要你参与管理,你只需要提供钱,提供资源,最后只分红就OK。
是不是听起来很爽啊,但进入门槛也不低,二三百万是起步。
这样的投资,钱越多风险反而越小。比如说麦肯系。
如果你是创业,那就要在开始就清楚,你服务谁,你为谁解决什么问题。
只为赚到钱而开店,不叫创业,希望能看到这里的你清楚这件事情。
赚钱是结果,是你为别人解决了问题,才获得的回报。只盯着钱,又不赚钱的时候,是极其痛苦的。
最怕的,就是以投资的心态做打工的事情。
就像那种几万块钱加盟一个品牌,然后就想做甩手掌柜,结果发现啥都是自己的,都需要自己来做。能力又不够,钱也不够,痛苦不堪。
与其这样,真不如去打工,几十万买个理财,学了本事,领了工资,还赚了收益。
清楚自己在干什么,才能避免目的和行为不匹配所带来的痛苦。